廉江市人民医院 - 百姓平安健康和谐的家园

您的位置:首页>医院动态
【廉医奋斗85周年系列访谈之一】民工不慎坠楼顶木穿腹而过,天使精心救治——吴彩新回忆成功抢救经过
发布日期:2019-08-21    浏览次数:1255

      2019年,廉江市人民医院建立85周年,恰逢新中国70周年华诞。回溯85年的历史,廉江市人民医院饱经沧桑,走过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,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,走进改革开放、奋发有为的新时代,与鲜血和汗水浸透、光荣和梦想共存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同行, 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奋力创造百姓平安健康和谐的家园。

      为回顾廉江市人民医院走过的85年风雨兼程,讲述峥嵘岁月里的故事,我们特别推出《廉医奋斗85周年访谈录》。

人物介绍

      吴彩新,廉江河唇人,1973年6月,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,曾在84864部队工作,1976年10月,转业到廉江县人民医院外科工作,历任医师、主治医师、副主任医师、主任医师。1988年任外一区区长,1990至2002年9月任外二科科主任,2002年9月至2011年4月任廉江市人民医院副院长。2013年4月退休,后续聘回医院外科工作。是医院肝胆外科和乳腺外科的开拓者。


事件背景

      1991年6月8日,广西籍建筑工莫某,在五楼顶作业时,不慎坠下,被插在地面沙堆里竖立的顶木刺穿右上腹、左胸,当时由工友雇用三轮摩托车紧急送往医院抢救,在医务人员紧张有序地施行手术抢救后脱险,一个多月后治愈,康复出院。




“这是一例严重的胸腹复合创伤,真的很少见,是建医院以来一个罕见的病例。


八十年代外科大楼

      1991年,一个广西籍的工人在建筑工地楼上的五楼阳台拆模板的时候,不慎从20多米坠落,被插在地面沙堆里长约3.6米的顶木从他的右上腹穿过左胸背。当时是由工地的工人雇了一辆三轮摩托车,由两个建筑工人抬着这根木的两端,一个工人扶着伤者,站着送来医院。来到医院的时候,很多群众和病人围观,众口一词地惊呼:还有救吗?这是一例严重的胸腹复合创伤,真的是很少见,是建医院以来一个罕见的病例。病人到院时处于浅昏迷状态,面色苍白,呼吸浅促,脉搏细弱,当时刚好是医务人员的下班时间(1130分),很多医务人员都是在返家的路上,当时我接到电话就从家里赶过来。

      90年代初期,我们医院正处于发展起动时期,虽然在70年代建了一栋三层的钢丝绳和水泥混合结构的门诊和行政办公楼,一栋50年代建造的两层砖木结构的外科楼,外科的医务人员比较充足,但是我们的病房条件、设备条件、技术队伍建设与现在相比还是差距很大。

“能够成功抢救这个病人是不容易的,医院领导班子和整个抢救团队做了极大的努力。


医院旧手术室,摄于1993年

      当伤者来到医院后,由于不能平卧,所以就着三轮摩托车让我们的木工把顶木的两端锯短,然后放上抢救车,送入病房。医院领导第一时间组织了抢救队伍,由丘院长挂队,外科病区由我,李树鉴等医务人员参与抢救。因为病人的伤情严重,处于创伤性休克状态,当时量血压是30/50mmHg,如果抢救不及时,就会危及生命。

      我们迅速为患者建立了颈部静脉和上肢静脉两条输液通道,快速输液,扩充血容量,紧急备血,立即送入手术室,在病人能取平卧位后,由麻醉组的医生进行了插管全麻,手术医生分两组进行。我们初步估计伤者可能存在腹腔多脏器损伤和大血管损伤,手术风险极大。

      如果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损伤,术中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,可能发生生命危险。我们也把这些危险的情况和病人家属说明了。麻醉成功、经清洗伤口、消毒皮肤,从腹部伤口延长切开入腹,经探查发现木头从右上腹壁穿入,经胃、膈、左下胸壁背部穿出,发现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无损伤,将残存的木头小心取出,发现胃粉碎性破裂成5块,左肝、脾、胰挫裂伤,左膈肌破裂。虽然伤情总体情况比较严重,失血较多,但幸好大血管没有损伤。我们探查清楚后,经彻底清除污物、积血,创面一一止血,随后进行损伤脏器的修复,先把破裂的胃脏修复,再把肝、脾、胰的裂伤缝合,修复膈肌,缝合挫裂的左肺,然后分别从腹腔和左胸腔放置引流管后,结束手术。手术过程中,经过输血、抗休克等处理,病人安全渡过了手术关。整个手术历时5个多小时结束,术后病人安返病房,这个手术是成功的。术后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,病人安全渡过了感染关、营养关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关,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。病者虽伤情重,但其比较年轻,体质较好,代偿能力较强,经过我们医务人员的积极努力治疗,伤口没有感染,没有发生胃瘘、胰瘘,他出院时康复情况良好。两个月后回院复查已初步恢复了劳动力,可以去建筑工地做力所能及的工作。

      在当时医疗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,能够成功抢救这个病人是不容易的,离不开医院领导班子的重视和整个医疗抢救团队极大的努力。记得当时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抬伤者进手术室、插尿管、插胃管的场面很感人。当时送病人来的是三轮摩托车,较落后,开的也不快,在城北来到医院有三公里多,以前也没有现在的公路,都是从西街尾进入医院,当时那条路也很小,1991年,前面公园这条路还没修好。

“这个病例对医院创二甲来说影响很大,使医院名声远播,促进了外科技术发展。




1992年11月,医院召开创建二甲医院动员大会

      病人康复后,给我们医院送了锦旗,当时我们的廉江广播电台、湛江日报应该报道了这件事。当年我们医院正处于创二甲时期,这个病例对医院创二甲来说影响很大,使医院名声远播,也促进了外科技术发展。90年代初是我们医院的发展起步期,我们医院过去以迴龙寺为基础,内有药剂科、供应室。外科楼是一栋在50年代建成的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,楼下做病房,楼上就是两间手术室,也有一部分是病房。整个外科环境条件和解放前比肯定是比较好的,但是对于我们这个一百多万人口的县来说,这样的医疗条件是比较差的。我刚到医院工作的时候,医院有职工一百七十多人,床位一百多张,分了五个大科,外科、内科、妇产科、传染科、五官科,小儿科是在70年代末期从内科分出来的。发展到1991年之后,床位增长到三百多张,职工是三百多人。当时手术室只有一台简易全麻机,做开胸手术的时候就要用到全麻机,抢救这个病人就靠这台全麻机起到作用。

      当时我们医院有个口号“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、创造条件也要上”,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自强不息、砥砺奋进的廉医人,医院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!


查看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