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生素A
又叫维生素甲和视黄醇,在动物肝脏、乳汁、蛋黄和胡萝卜中含量丰富。
具有维持皮肤健康、生长发育和正常暗视力的作用,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。
缺乏症:皮肤粗糙、干燥(干眼病)、黑暗适应能力下降(夜盲症)、生长发育迟缓、易感染等症状。
一般剂量无毒性反应,但血中维生素A浓度超过100μɡ/dl时,可考虑为中毒,应立即停药。
维生素B1
又叫硫胺素,在谷类、豆类和酵母中含量丰富。易溶于水,因此淘米时间不要太久,烹调时尽量少放碱。主要参与糖代谢和刺激肠胃蠕动。
缺乏症:肢体麻木、水肿、记忆力受损,常伴有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又叫脚气病。
成人每日必需量为1mg,孕妇及儿童需要量增加。孕妇过量服用可能会造成产后出血不止。
维生素B2
又叫核黄素和发育性维生素,广泛地存在于动、植物食物中,在牛奶、鸡蛋、肝肾心等脏器、谷物、绿色蔬菜及干酵母中含量丰富。
参与细胞氧化还原反应。由于来源丰富,只有在体内需求量增加时(如青春期、妊娠、腹泻),才易引起缺乏症,吸烟导致维生素B2大量流失。
缺乏症:口角炎、舌炎或口腔炎、脂溢性皮炎等,易引起“红眼”眼疾(眼白很红,像红眼病,但不是红眼病)。
有报道称高剂量维生素B2(400mg/d)可明显缓解偏头痛。
维生素B6
又叫吡多辛,在酵母、肝脏以及谷物中含量很高,作为辅酶参与氨基酸代谢过程。
缺乏症:眼、鼻、口腔周围的脂溢性皮炎、舌炎、口腔炎、末梢神经炎及关节的滑膜肿胀等,有时也会引起痉挛发作。
较少引起急性毒性反应,长期较大剂量(>200mg/d)应用可引起神经毒性反应。
维生素B12
又叫钴胺素,防止贫血,制造红血球,防止神经受到破坏,维持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。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、牛奶、蛋黄中。
缺乏症:疲倦、精神抑郁、记忆力衰退、贫血。
对于维生素B12缺乏所导致的“恶性贫血”,合用叶酸,即可纠正血象,也能改善神经症状。
维生素C
又叫抗坏血酸,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,尤其以番茄、辣椒、橘子和鲜枣中最丰富。
参与细胞间粘合物质的形成,参与红细胞的形成,增强免疫机能,促进肠道中铁的吸收。
缺乏症:皮下和黏膜出血,牙龈出血、肿胀、牙齿松动等症状(又叫坏血病)。
维生素C毒性很低,大量服用(每日用量 1 g 以上)可能引起腹泻、皮肤红而亮、头痛、尿频(每日用量 600 mg 以上时)、恶心呕吐、胃痉挛;长期服用每日 2~3 g 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。
维生素D
主要促进钙、磷吸收,促进钙、磷沉着,使牙齿和骨骼正常发育,动物肝脏中维生素D含量丰富。阳光可使皮肤中的类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,因此要多做户外活动,尤其是儿童。
缺乏症:小儿患佝偻病,老人患骨质疏松症。
鱼肝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D,对治疗相应缺乏症有一定作用,但食用过多易引起维生素A或D中毒。维生素D中毒可适当补充钾、钠和镁。
维生素E
具有抗不孕作用,故又叫生育酚。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组织中,在麦胚油、豆油、玉米油中含量丰富。抗氧化,预防衰老,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,增强生殖功能,改善伤口恢复平滑。
缺乏症:红血球受到破坏,神经受到损害,不育症,手脚皲裂、肌肉受损,子宫机能衰退。
维生素E缺乏十分罕见。每日量超过300mg且长期服用,可引起出血、生殖功能障碍、高血压等不良反应。
维生素K
促进肝脏合成多种凝血因子,具有凝血作用,有助于修补骨骼的生长。主要存在于西蓝花、椰菜、蛋黄、肝脏中等。
缺乏症: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,皮肤瘀斑、鼻出血、月经过多等等。
临床主要用于不正常体内出血。
◆◆维生素的合理使用◆◆
1.明确过量服用维生素的危害。
脂溶性维生素容易在体内脂肪组织中蓄积,盲目补充易造成过量中毒。水溶性维生素容易随尿液排出,很少发生中毒,但也不推荐大剂量使用。
2.明确导致人体内维生素不足的原因。
服用维生素应该对症下药,不可盲目补充。因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疾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。
3.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。
有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较安全,可任意使用,这是错误的,维生素过多过少都可能对人体有危害。
4.严格掌握用药时间。
空腹服用水溶性维生素更容易吸收。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,因此饭后服用吸收更佳。
5.掌握用药的适宜人群。
老人和婴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,促进骨骼健康和发育;孕期妇女可适当补充维生素E;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等。
6.注意维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。
维生素C不宜与维生素K合用,以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疗效;广谱抗生素会抑制肠道细菌而使维生素K的合成减少;维生素B12不宜与维生素B、C或K等溶液混合给药。
参考资料
1.李俊,刘克辛,袁洪. 临床药理学(第5版).人民卫生出版社.
2.焦艳. 维生素的合理使用. 医学信息(上旬刊),2010,23(10).
3.晓彤.看一看维生素家族.健康走廊,2013.11.
以上内容来源网络。